找到相关内容254篇,用时5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伦理价值

    :平等与智慧。  佛教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的甚至认为“有情无情皆有佛性”。)在生命的终极归宿上,肯定了众生(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形态)尽管现状有苦乐、根器有利钝、悟性有高低,但都具备成佛的...较之当今的动物保护主义或环境保护主义有更深刻的宗教情怀。  而佛教又明确指出,虽然每个人都具足了平等佛性,但由于无明污染、迷障深重,真性隐而不显。唯有靠智慧转迷成悟,去妄归真,透过纷繁的假相,认识真如...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940738.html
  • 佛教萨迦派简介(二)

    佛学家世亲所著,讲解有关佛教智慧及证悟方法);《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为无著所说);《入中论》(印度论师月称所著);《三律论说》(萨迦班智达所著,为讲述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等三种戒律的显密共同的典籍...二、萨迦派所讲修的教法之种类 萨迦派的法门类别十分众多,是藏传佛教各派中具有大家公认的具量法门最多的教派。现就其传承至今的法门,按显、密二大教类简单介绍于下: 显教的教法 萨迦派的初学者...

    多杰宁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2943134.html
  • 佛法蕴藏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

    、不等视众生而造成的人情冷漠、欺凌压榨、斗争残杀乃至战争等弊病,当有良好作用。   三、诸法无我与人心自觉之道   作为印中之印的诸法无我,是佛教智慧的宗要。佛学高标无我,通过对众生认之为真的自我之...佛法蕴藏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陈兵  当我们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着眼,瞻望未来人类文明的灿烂前景时,不能不被横亘在不远处的文明危机的厚重阴霾遮障视线而深深忧患。   现代文明隐伏的危机,早已被罗素、汤因...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746735.html
  • 当代佛教教育略议

    崇尚与追求智慧之道,而超越于世俗之上。但要注意,他强调佛教应为佛学,以及强调佛学非形而上学与非迷信,参照坐标恰是世俗理性主义,意在试图与世俗理性主义相一致。特别是内学院力倡回到印度佛教而弘扬唯识学,亦...在佛教教育的第一位。从现状看,为了随顺摄受世俗,教界多称佛教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学院中,以义理性知识方面的教授为多,缺少对佛教信仰方面的强调。但没有信仰,就没有宗教。因为任何宗教,不管是虔信型的如...

    慈 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4053616.html
  • 小乘的禅定和现在的禅宗有什么关系

    《俱舍论》卷四将它定义为“心一境性”,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因此,“定”的含义比较宽泛,一切息虑凝心之法都可称之为定。佛教认为,由定可以发慧,即通过修定可以获得正确观悟宇宙人生本质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定”也被译为“止”,“慧”则可译为“观”。由于依“止”而有观,真观必寂然,故佛教中常常“止观”并举,意与“定慧”相近,谓依“智慧”“摄心入定”,又依“定”而观悟佛教真理。由于禅的正审思虑以定为前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955733.html
  • 禅宗伦理“人间性”特质之解析─以善恶问题为中心

    ,表现为世间道德律的面貌,期获得中国人更普遍的接受与认同。在上位者也正是因为佛教有力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而奖励扶掖其发展。因此,世俗善某一个意义上是中国佛教道德“儒学化”的一种表现。在佛教智慧的观照下...只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善之方法或手段。胜义谛层次的“胜义善”、“究竟解脱善”或“理善”才是佛教真正的目的。《坛经》中提到:“虽修众善,心不执著。”一切世间的善行只有以“无住”的般若智慧为前导,才能上升...

    施乃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4059360.html
  • “佛学研究与修持”的四化(下)

    救世性很强的宗教。佛教的世俗人格观积极而明显,其世俗性特征都在“人间道菩萨行”中。?  佛教毕竟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宗教、一种生活的态度。吾人应该关心的不只是智慧的“佛学学术”建立,而是要把学术与...批判佛教)。这些都是研究佛教的学者,未能了解佛教的真实意趣,无法运用佛教智慧于日常生活,更遑论能活用于修持中了!  (三)忽略历史、思想背景与实际修行的研究,极易造成错谬的批判(例如佛使比丘...

    游芬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0062099.html
  •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韩焕忠   内容提要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颇相契合。生活禅非常强调树立正确的佛教信仰,主张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智慧,进行禅的修行,体现禅的境界。生活禅的诸多...,佛门极唱,而一经净慧法师以诗一般的现代语言表达出来,即给人以智慧的灵动之感。   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之极唱,将一切世间出世间之法均收归人们的当下一念之中。佛教所谓众生,...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3263130.html
  • 佛学研究的方向——佛光山佛教文化讲座

    资粮,做为我们起飞的踏板,那才能引导我们迈向新的里程。  “大合”以后,必有“大开”。基于对佛教智慧的了解,成熟之后,必有新的观点,或能对应时代的观点提出来,作为新的方向。这是佛教的新生之路,我们应有...。所以只有去掉自我之执、外物之执才能知道自我存在的真义。孟子所谓“反身而诚”,人只有在“自反”中才能发掘出人有宽容、慈悲、精进、承担的一面。这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内在的光明。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般若智的...

    霍韬晦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364655.html
  • 略论大乘佛教的道德理想

    ldquo;佛”。觉悟是对人生的真实意义和世界最高本质的领悟和把握,是一种超出常识的智慧佛教称之为“般若”。佛教是因其创始人释迦牟尼被称为“佛&rdquo...。菩萨是以发大乘之心,上求无上智慧,下化无量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因此大乘佛教的出家或在家修行者,后来也被尊称为“菩萨”。这样,“菩萨”的称呼在...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4665666.html